金融号
  • 金融头条
  • 金融监管
  • 金融智库
  • 财经
  • 银行
  • 中小银行
  • 金融办
  • 曝光台
  • 文化

金融APP

登录 / 注册
退出登录
中国金融网络领袖
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
  • 首页
  • 焦点 · 分析
  • 央行
  • 金管总局
  • 证监会
  • 大型银行
  • 股份制银行
  • 金融处罚
  • 城商行
  • 农商行
  • 村镇银行
  • 金融科技
  • 金融研究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“六个土核桃”、“康帅傅” 山寨食品横行农村成健康“隐形杀手”

来源: 经济参考报  2018-11-01 15:56:08

关注金融网
  • 微博
  • QQ
  • 微信
  •   “六个土核桃”、“Cole可乐”、“康帅傅”……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近期在四川、广东、宁夏、江西等地调研发现,农村成假货山寨食品的主要销售集散地,在小超市、小卖部、集市等地方,山寨食品泛滥。有的山寨食品在农村卖得不错,有的甚至销售火爆,而不少农村孩子长期食用山寨食品。由于山寨食品在质量上难以有保障,已经成为危害村民健康的“隐形杀手”,整治农村山寨食品已经刻不容缓。

      “六个核桃”变“六个土核桃”山寨食品横行农村

      “六个核桃”比较知名,然而,在一些农村地区,“六个土核桃”竟然也很走俏。

      近日,四川渠县工商质监局查获了一起山寨“六个核桃”的案件。在渠县一个乡间仓库里,执法人员现场发现了569件“六个土核桃”饮品。“六个土核桃”包装与知名饮料“六个核桃”相比,除多了个“土”字,其他颜色、字体、图案近乎一致。经查,当事人共购进1000件“六个土核桃”进行销售,截至被查获时已销售431件。

      在四川东部某市的一栋居民楼下小超市,记者看到,一批“六个纯核桃”饮料竟然也在公然售卖,销售人员竟然宣传,“这是‘六个核桃’的升级版,口味更好喝”。而前来购买的村民也没有发现其中异样,不少村民都以为自己购买的是“六个核桃”饮料。

      “小娃娃一直喜欢喝这个饮料,我们经常在这里买,没觉得有啥不同呢。”刚买了一瓶“六个纯核桃”的村民李奶奶说。

      在宁夏中部某县的一条商业街上,记者走进一家名为“海捞汇时尚自助火锅”的火锅店,一眼望去,店内满满两货架均摆放着“芬达”“农夫山泉茶π”“可口可乐”“汇源果汁”等饮料。

      记者走近才发现,货架上除了“非常可乐”是正版以外,其他品种的饮料全部是在外观包装、图案设计上高度仿照、抄袭大品牌的疑似“山寨”货:“茶π”变“果π”,“Coca Cola可口可乐”变“Cole可乐”……粗看之下与“正版”别无二致,但仔细观察则能看出,虽然这些饮料和大牌使用了极其相似的元素和风格,但图案都较为粗糙。

      在西部某省一乡村电商服务中心,记者看到,店里一种与红牛饮料很相似的“维生素饮料”和红牛饮料摆在一起售卖,且价格均为6元,两种商品在饮料罐材质、印刷上都非常相似。商店女老板告诉记者,这两种“红牛”都是真的。见记者拿着手机对着疑似山寨的“红牛”进行拍照,女店主又改口说:“不知道这个是不是真的,这个是朋友放在我这售卖的,不是从外边进的货。”

      商贩“打游击”调查取证难

      一些山寨副食品、饮料的商标和正品品牌的商标稍微有一点点差距,而包装基本一样,不仔细看很容易混淆。一些店家也常常故意混淆宣传,常常把山寨食品当作正品卖高价。

      金科是湖南省桑植县康师傅代销人员,他告诉记者,他们经常遇到山寨产品,例如橘片爽,一些山寨品牌做得十分逼真,外观包装几乎一模一样,很难发现其中的端倪,有一款橘片爽,在外观包装上,仅仅只是包装盒子上一个人物头像上多了一双眼睛,其他的跟正品一模一样。

      “虽然知道是山寨的,但是我们也没办法。他们有自己的名字,只是稍微不一样,也有生产日期、生产地址等,不好定位为山寨,只是模仿,很难界定为抄袭。”金科说。

      “山寨商品进入农村市场的方式,往往是通过周边县城或集镇上的批发商超。供货商送货上门到此类批发商超,导致执法部门查找山寨商品的源头十分困难。这些山寨货的进价可能只比正品便宜一两元钱,有的商超店主抱着‘不要白不要’的心态进货。”江西一位工商质监系统执法人员透露,此类情况通常只能按照侵权来处罚经营户,罚金为所售商品进价的3-5倍,这样的罚款往往过低,不足以达到惩戒效果。

      四川达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人员说,不少山寨食品是趁农村赶集时售卖,主要是一些流动小商贩,都是一次性买卖,卖了就换下一个乡镇,要追踪调查取证非常困难。

      村民成售假者眼里“软柿子”市场监管亟待加强

      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,农村山寨食品泛滥由来已久,在一些地方甚至见怪不怪,不少售假制假者毫无顾忌,有恃无恐。

    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分析说,山寨食品之所以能堂而皇之进入农村市场,一是成本低、利润高;二是监管触角鲜有触及,存在监管不力问题;三是偏远乡村农民鉴别识假能力有限;四是有些人明知道是山寨食品,但图便宜仍然购买。

      “我们卖了几年了,也没出个事,而且村民们还喜欢喝这个饮料,怕什么呢!”在四川达州查处山寨食品过程中,当地一位山寨食品经营者仍然不知悔改。

      “现在,农村村民对山寨食品还缺乏辨别能力,深受其害而不自知。”达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一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,他们在查获“六个核桃”山寨食品时,正当执法人员准备将仿冒饮品运走封存时,自称货主“朋友”“邻里”的一群人围了过来。“这个有厂名厂址,又不是三无产品”“老板也是才进的货,你们这样没收了,老板要亏惨”“这个我喝过,没得问题”,七嘴八舌提出质疑,企图混淆视听,一时之间,双方僵持不下。与此同时,周边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也越来越多,不少群众甚至还指责执法者。而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出现,给现场执法带来不小的困难。

      “反正喝了又不死人,我们娃娃平时经常喝,也没出现问题。”四川一位村民对记者说,他们村的娃娃都喜欢喝这些山寨饮料,没觉得有什么问题。

      记者了解到,对于属于食品类的山寨商品,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执法中也存在困难。“因为现有法规缺乏操作细则,在基层落实比较难,一般在没有造成危害人身安全的严重后果情况下,执法部门不会主动进行产品质量检测。而且,由于农村经营者的承受能力有限,市场监管部门存在‘立案后难以结案’的风险。”江西一位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坦言。


    更多精彩内容,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

    相关新闻
    • 首农食品集团入股北京银行 深化首都优秀国企战略合作

      2020年03月19日11时16分
    • 中华财险与首农食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

      2022年07月28日13时20分
    • 经济日报携手京东发布数据——高温天气催热消暑食品

      2022年07月18日10时06分
    • 莫让盲盒促销诱导食品浪费

      2022年01月13日09时11分
    • 北京农商银行和首农食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

      2020年09月01日14时30分
    • 西麦食品在深交所上市

      2019年06月19日10时37分
    友情链接
    • 银行网
    • 中国金融网
    • 金融号
    • 微摄
    • 国家摄影
    • 简介
    • 投稿启示
    • 隐私保护
    • 联系我们
    • 广告服务
    • 友情链接
    • 品牌联盟
    • 编辑部:zjw@financeun.com
    • 媒体合作:774353721@qq.com
    • 机构合作部:1760607283@qq.com

    京ICP备07028173号 -1

  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

    经营许可证编号:京B2-20200983
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24 financeun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
    版权所有:中金网投(北京)资产管理有限公司 资产控股: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底部结束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